[政协提案]关于西安着力发展工业产业的建议

提案

会议:西安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

提案人:孙早

提案内容:

西安,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带动西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西安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中依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西安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方面都比较弱,产业结构上,西安的“三二一”模式中除旅游业著称外,其他均都不能称雄,第三产业的占比快速提高,意味着经济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弱化。多年来西安市的投资结构存在不合理,工业投入太小;西安市大企业集团数量不多,体量不大,工业集群发育缓慢,产业链条短;工业企业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体制机制的障碍,也导致工业内部资源融合困难;西安工业领域国有经济比重偏大,非国有经济比重偏小,民营经济还非常薄弱等等都制约着西安经济发展。而工业化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做支撑,任何繁荣的经济都只是昙花一现。促进工业有序高质量发展是西安市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必须举措!

1、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核心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在若干工业产业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打造若干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赢得重点突破,以招大引强实现无中生有,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3、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统筹,注重大项目带动。坚持成功做法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特别要全力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作用的重大项目;要强化系统协调,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的有机衔接和统筹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建议:

1.打破区县藩篱,协调产业基地发展。从西安市各个开发区的差异性来看,目前是一种“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的混合形式。不仅规划用地的限制,开发区之间产业衔接、优势互补、信息互通,互利合作等等还不够紧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开发区自身形成“孤岛”经济现象以及众多开发区碎片化的分布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是我市开发区不够强大主要原因。结合多市跨区域产业基地认定及建设的经验,西安市以产业基地为线,将已有区域内优势企业串联起来,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大西安区域内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开发区深度承载力拓展。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全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高质量工业化带动国际化发展。

(二)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引领营商环境的优化

1.树立“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理念。在政府招商过程中,建立多层次、全方位招商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励全员招商。从招商信息提供、项目对接、项目落地各个阶段划分识别个人、部门及开发区所作贡献,从整体大局观出发,建设大西安。

西安市应建立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招商运行机制意义重大。积极发挥社会专业机构的招商作用,大力促进投资业务的社会化,整合投资促进资源,改变由政府作为唯一招商主体的传统模式,向行业促进、专业化促进转变,构建由政府投资促进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和项目载体单位,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运行机制。 2.采取“招大商、大招商、精选商”措施。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是:具有产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掌控着产业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和产业资本。哪个地区吸引的大企业大集团多,哪个地区就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发展工业产业,项目是核心和关键,要紧盯国内外工业产业中的“超级航母”、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龙头,以开放的理念,千方百计推介、锲而不舍跟进,在产业招引上形成强大攻势。要按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围绕重点地区找准目标客户的信息渠道,抓住目标客户的需求,加强对招商人员的培训,提高招商效率,打造西安发展新高度。 

 

回复

尊敬的孙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西安着力发展工业产业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西安市上下秉承“一张蓝图干到底、补齐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的工作理念,着力推进品质西安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启了千年古都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但是客观研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环境,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中存在工业不强等十大短板。

针对工业短板突出问题,通过以产业集群、规上企业群、企业家群发展为着力点,多举措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和质量效益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优化产业布局

(一)打造工业发展聚集核心区。在大西安“三廊一角一通道”产业发展格局中,明确提出建设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围绕打造现代工业聚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绿色生态新城的总体定位,大力发展汽车、航空、高端装备制造、能源装备、新材料、专用通用装备制造产业,使渭北工业大走廊成为我市工业产业聚集最快、集群化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核心区域,打造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增长极”。

(二)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聚,加大西咸新区、“四区一港两基地”和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基地重点发展3-5个主导产业,区县工业园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以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适时开展开发区优化整合,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

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提升工业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一)突出招大引强。紧盯“五资”抓招商,强力推进招大引强行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以及其他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对接,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立足自身产业定位和发展优势,每年选取2-5个目标企业,组成专业团队,开展“一对一”招商,积极跟进洽谈,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西安。

(二)聚焦产业精准招商。围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充分发挥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行业协会、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及时捕捉有关信息,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调查摸底、策划包装、对接洽谈和跟踪服务等工作,做到有效招商、针对招商、精准招商。

三、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化发展

制定《西安市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的实施方案》,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化发展步伐,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

(一)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1年,依托陕汽、比亚迪、吉利、开沃等龙头企业,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依托三星、中兴、美光等龙头企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产值突破1500亿元;依托西电等龙头企业,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依托西飞、西航、航天六院等龙头企业和院所,推动航空航天制造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依托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龙头企业,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突破1000亿元;依托强生、利君等龙头企业,推动医药制造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壮大百亿级重点行业。到2021年,力争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热生产供应业、化工制造业等4个行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产值突破300亿元;饮品制造业、印刷与媒体复制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等3个行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加快硬科技产业群发展。设立1000亿元西安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发起设立硬科技产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投贷联动等多种形式,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硬科技产业领域聚集。培育和引进一批硬科技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航空航天、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硬科技产业集群。

四、加强工业发展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工业补短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强力推动工业补短板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有关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督办。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完成工业补短板各项指标。建立完善领导包抓机制,围绕实现工业补短板各项指标,开展“一对一”包抓服务。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包抓千亿级产业集群制度。将工业补短板各项指标纳入统计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

(三)加大财政扶持。2017年至2021年,累计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30亿元,主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平台搭建和配套体系建设等。创新政府引导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立市级工业发展引导基金群,围绕重点行业领域,设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园区发展、军民融合、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多支子基金,推动产业发展。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建立产业链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等,推动工业发展。

(四)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用足中、省支持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赋予我市更多先行先试的工业发展政策支持。按照“管用、好用、实用”的原则,强化、优化全市工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及时兑现落实现行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要整合资源,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合力推动西安工业发展。

(五)强化要素保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先保障工业用地,建立用地指标与产业发展挂钩机制,对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应保尽保,推动土地资源向工业领域倾斜配置。做好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供给,确保产业发展和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六)强化人才支撑。聚焦工业发展,充分运用“人才新政23条”,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创新团队和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再次感谢您所提出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安市投资合作委员会

201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