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招商云平台及2020年重点招商项目发布仪式在曲江宾馆举行

5月21日下午,西安招商云平台及2020年重点招商项目发布仪式在曲江宾馆举行,仪式采取现场召开+互联网线上直播双模式面向全球发布。这也是西安招商工作从传统招商向智慧招商迈出的又一大步,现场签约了15个项目,总投资额110.62亿元。

一张“云”图读懂西安

西安招商云平台首发

作为此次发布仪式的重要内容,西安招商云平台是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倾力打造的一个开放型、集约化、智能化的综合投资服务平台,是我市一个崭新的 “云端会客厅”。

平台全面搜集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海量数据信息,以“1个平台,7大业务系统、2个应用端”为基础体系,实现投资环境展示、政策资讯发布、资源要素匹配、项目服务对接四大基本功能。目前,平台汇集了全市24个重点工业园区,77个产业园区,269个重点招商项目,90条办公楼宇信息,263个众创空间,57家龙头企业,2000余条文旅、酒店、商圈商业、教育、医疗、政府服务等资源,以及200余项招商及人才扶持政策等基本信息,覆盖投资所涉的边缘信息达20000余条。通过平台“筑巢引凤”,着力推动“双招双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为企业和人才落地提供准确、便捷的线上服务,形成西安城市形象及资源优势的集中展示窗口和网络智慧招商的主阵地。

记者在现场体验看到,该平台能够清楚显示全市24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及园区基本概况、主导产业、园区政策等信息;实时显示全市中高端办公楼宇总体分布和每一栋楼宇的建筑面积、入市时间、租金、产权等基本信息。

据了解,目前国内鲜有此类平台,西安招商云平台数据内容全面,在智能化体验上、展示效果和载体呈现方式等方面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下一步,西安招商云平台还将不断迭代升级,打造招商云平台3.0版本,重点依托5G网络、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前沿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智能挖掘引擎,深入打造西安市招商服务“新基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高效化、智能化精准招商服务,实现政府、企业、人才之间的快速对接,从而促进西安招商服务水平及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269个项目 预计总投资7081.30亿元

2020年西安重点招商项目发布

发布仪式上,西安发布2020年重点招商项目。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引进、存量资产再开发等领域,精心遴选、策划包装出269个重点招商项目,预计总投资7081.3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24个,预计总投资508亿元;战略新兴产业47个,预计总投资2045亿元。2020年重点招商项目的发布表明,我市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把高端化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环节,现场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110.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签约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5G、人工智能及新经济、现代商贸及高品质酒店、金融、教育、卫生等产业。

解读外资大数据

2020版《西安市外商投资白皮书》发布

解读外资大数据,共享西安投资机遇。活动现场,西安首次发布了利用外商投资基础性资料——2020版《西安市外商投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帮助境内外投资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市外商投资的总体情况、把握西安发展新机遇。

据了解,我市自1983年批准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至今,已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12家,实际利用外资478.86亿美元。2019年参加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的1038家企业纳税总额93.1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6.74%;进出口总额2367.1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1.6%;吸纳就业12.28万人。外资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作为我市首次发布的利用外商投资基础性资料,《白皮书》中系统整理、筛选了我市上千家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情况,精心梳理、汇编了诸多研究分析成果。主要包括西安市外商投资总体情况、2019年利用外资情况、2019年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情况及西安市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等四个部分,全书用21张图、21张表,全面详实、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市外商投资行业分布、国别(地区)及区域聚集情况。它的发布将为境外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了解西安、投资西安、扎根西安提供决策参考。

“下一步,西安将持续构建‘全市一盘棋’招商格局,加大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人才招商力度,引进一批总部型企业(结算中心)、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市投资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的产业创新团队和优秀企业家队伍,重点引进一批科技人才、科创团队、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创新项目人才服务机制,加大项目落地跟踪力度,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形成全周期的服务保障体系。